中国家庭金融调查(CHFS)和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(SCF)数据显示,中国家庭的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69%,美国仅为36%。
但是中国的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终结,现在政策发生长期变化,房地产市场温水煮青蛙,房价一旦下跌,大部分中产家庭财富大缩水。所以更有必要考虑如何科学的配置资产结构。
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投资习惯。
我们的头脑中往往有一种惯性思维,即只有财富的增长模型,而没有财富的止损负债模型。也就是大家喜欢往吸金黑洞里投钱,喜欢做大资产端,但很少关注负债端。
于是就有大量出现举债高杠杆投资资产。
万一房价下跌,有再多的家庭财富,真的会赔个底朝天。
就算不会下跌,高负债模式下的波动性极大,当资产不能快速增长时,房地产暴利不足以覆盖负债波动性时,就有可能会产生家庭资产的巨大波动。
这种负债模式不稳定性主要有:
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创业失败或失业。
家庭不幸遇上意外事故或生场大病,一夜之间就可能倾家荡产。
拯救你的家庭资产配置
究竟什么样家庭资产配置才是最合理的?其实有个国际通用标准!
就是把家庭资产按比例划分为如图所示的四个账户,并按一定比例分配,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,达到资产配置的最高境界—平衡。这四个账户就好比是桌子的四条腿,长久来看,少了任何一个就随时有倒下的风险。
但是实际当中,我觉得这个模型的标准,会有不同。是可投资资产,那么我们应该按结余的钱再进行分配的。
因为这里消费只占到10%。但在实际的实务操作当中,消费的占比一定会比较高,比较合理的占比,在财富管理当中有一个结余率:40%--60%的结余率是比较健康的。
例如一个家庭年收入100万。日常的花销40万,还是有60万结余去做投资,保障,长期规划的。
第一个:要花的钱
大概占比占到多少合适呢?10%就可以了~
工具:银行活期存款、余额宝、货币基金。
特点:流动性好。
第二个:保命的钱
这是杠杆账户,里面放的是保命钱,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%,为的是以小博大,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。
人有旦夕祸福,一旦遇上意外、重疾等不幸,家庭资产可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。在生活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,提前存好保命钱无疑是明智之举,平时看着没什么用,但到关键时刻,它能保障你不用为了钱去卖房卖车、股票低价套现、四处求人。..。..
工具:意外险、重疾险、医疗险、寿险
特点:以小博大,专款专用,特定时点有强大的流动性。
第三象限:生钱的钱
这是投资收益账户,目的简单粗暴,就是钱生钱,为家庭创造高收益
金融工具:房、股票、PE、投资类的基金(股票基金、混合基金等)
特点:高风险、高收益。
第四象限:保本升值的钱
这是一个长期收益账户,特点是本金安全、收益稳定、持续增长。它让我们不会走投无路,持有它的关键是要保本升值,一定要保证本金无损,最好能抵御通货膨胀。
而且,一定要长期稳定地投,不要随意取出使用,不然在被消费欲望冲昏头脑时,很可能随手就花掉了。
工具:分红险、年金险、万能险、信托、债券、基金定投、固收类产品。
我们用到三种基金,但是分布在不同的帐户当中。
所以我们希望客户可以做资产配置,而每一个金融工具的特定不同,所以不能拿保险的收益去和股票对比,拿长期投资的保险金融工具和短期的P2P相比。
每个工具都各有特点,需要我们科学的进行配置。
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独特优势
这个保障类的保险,就是你的第2象限,保命的钱中间的一部分。
虽然预算占家庭资产的10%,但我认为以中国目前的保险意识,能做到5%-10%之前就不错了,对家庭资产有一个起码的稳固。
185869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